陕服学子延安革命圣地行(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8 08:22:01

陕服新闻网讯(王欢)10月25日清晨,我校“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继续开展。信息工程学院、健康学院400余名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毓洁教授和教师们的带领下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开展红色研学之旅。

杨家岭革命旧址

10月25日下午,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延安杨家岭这片孕育了中国革命的黄土地。杨家岭,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所在地。1938年至1947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一排排简陋的窑洞,土墙、木窗、一张床、一张桌、一盏油灯,构成了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在毛泽东同志的窑洞前,那张小石桌格外引人注目,就是在这里,毛主席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非凡气魄和战略远见。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杨家岭的窑洞里闪耀着的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革命纪念馆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10月26日清晨,师生们到达第二个研学地点--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犹如一部立体的党史教科书,庄严地矗立在这片热土上。它全面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是延安精神最集中的展现地。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我们依次参观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主题展厅。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致认为,这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思想的提纯和精神的加油。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宝贵财富。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地方。这里曾是中国书记处的所在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居住,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意义深远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跟随着讲解员老师的脚步,我们依次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旧居。窑洞内陈设极其简朴:一张木板床、一张写字台、几把旧椅子、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构成了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办公室”和“卧室”。就是在这盏小小的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触摸着斑驳的桌椅,师生们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呕心沥血的温度,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艰苦卓绝”,什么叫“理想信念重于泰山”。

在枣园革命旧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毓洁教授为本次研学的学生进行了现场教学,他讲到“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相当于党的最高领导核心)由杨家岭陆续迁驻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枣园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主要驻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曾在此居住办公,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的见证,更是其政治智慧、革命精神和为民初心的象征。这段历史,至今仍在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传递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更应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表示将把这次研学学习的收获带回校园,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牢记先辈嘱托,珍惜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热点新闻